[国内资讯] 石油行业板块异动拉升 主力资金净流入中国石化、中国海油

[国内资讯] 石油行业板块异动拉升 主力资金净流入中国石化、中国海油

Azu 2025-09-16 德指直播室 5 次浏览 0个评论

石油板块异动信号解读——万亿资金为何锁定"两桶油"?

1.1国际油价"V型反弹"点燃市场预期

7月以来,国际原油市场上演惊心动魄的逆转行情。布伦特原油价格从72美元/桶低位强势反弹,8月15日突破85美元关口,单月涨幅达18%。这波行情的背后,是OPEC+持续减产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回补的激烈博弈。沙特能源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"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稳定市场"的强硬表态,叠加美国能源部宣布年内采购1200万桶原油补充战略储备,形成供需双轮驱动格局。

在此背景下,国内石油板块迎来价值重估窗口。中国石化(600028.SH)与中国海油(600938.SH)作为行业龙头,8月16日单日分别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3.2亿元和2.8亿元,北向资金持股比例更创下年内新高。这绝非偶然——二季度机构持仓数据显示,社保基金组合新进中国石化前十大股东,挪威央行增持中国海油超2000万股,聪明资金的布局路线已然清晰。

1.2政策红利释放超预期

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《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》释放重磅信号:全年原油产量要重回2亿吨平台,天然气产量保持6%以上增速。这标志着我国能源安全战略进入新阶段,特别是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,"增储上产"政策力度远超市场预期。

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获得日产千吨级油气流重大突破,中国海油"深海一号"二期工程提前三个月投产,两大巨头的勘探开发进展频频超出计划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国家管网集团启动的LNG接收站公平开放政策,使中国海油在广东、浙江的6座接收站估值提升空间达120亿元。

这些实质性利好,正在重构行业估值体系。

1.3估值洼地凸显配置价值

截至8月17日收盘,中国石化动态市盈率仅为8.3倍,低于近五年历史中位数12倍;中国海油A/H股溢价率收窄至15%,创沪港通开通以来最低水平。相较于新能源板块普遍30倍以上的估值,传统能源股的性价比优势凸显。

机构测算显示,若布油价格维持在80美元/桶上方,中国石化2023年股息率有望达7.2%,中国海油港股分红收益率更可突破9%。这种"高股息+低估值"的双重防御属性,在当前震荡市中成为资金避险的首选。某头部券商能源分析师指出:"当市场还在争论新旧能源切换时,机构投资者已用真金白银投票——能源安全才是当下最具确定性的投资主线。

"

从周期到成长——解码"两桶油"的二次增长曲线

2.1炼化一体化打开盈利空间

中国海油则通过"岸电入海"工程实现绿色转型,渤海油田岸电应用项目年减碳量达175万吨。在惠州建成的我国首个智能海上钻采平台,使单井开发成本下降30%,作业效率提升40%。这些技术创新正在重塑行业成本曲线,赋予传统业务新的成长动能。

2.2新能源布局进入收获期

在氢能领域,中国石化已建成全球最大加氢站网络,76座加氢站覆盖全国主要氢能示范城市。其开发的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,将绿氢成本降至25元/公斤以下,为氢能重卡商业化铺平道路。中国海油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"海油观澜号"已并网发电,年发电量可达2200万千瓦时,标志着海洋能源综合开发取得突破。

更值得期待的是,两家公司正在构建"油气+新能源+碳交易"的立体化商业模式。中国石化碳资产管理公司已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量超2000万吨,中国海油在广东启动的CCUS(碳捕集利用与封存)项目年封存二氧化碳达30万吨。这些布局不仅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,更使企业估值获得ESG溢价。

2.3全球能源变局下的战略机遇

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"安全重构":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倒逼产业升级,美国《通胀削减法案》引发新能源竞赛,而我国"双碳"目标催生百万亿级投资需求。在此背景下,"两桶油"的国际化布局显现战略价值——中国石化在哈萨克斯坦的聚乙烯项目年创汇超5亿美元,中国海油收购圭亚那Stabroek区块权益获得30亿桶可采资源量。

机构预测,到2025年,中国石化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将达15%,中国海油海外油气产量占比突破40%。这种"传统能源保底+新能源突破"的双轮驱动模式,正在打破周期股的天花板。正如高盛最新报告所言:"中国能源巨头正在完成从大宗商品生产者到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蜕变,其估值体系需要按照科技公司重新定义。

"

转载请注明来自德指期货直播室,本文标题:《[国内资讯] 石油行业板块异动拉升 主力资金净流入中国石化、中国海油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